拉削精度達不到要求怎么辦?
工件內孔尺寸超差
孔擴現象
原因
新拉刀或新刃磨的拉刀常發生擴孔現象。這是由于刃磨前面時產生的毛刺在拉削時倒向后面,增大了拉刀實際尺寸。毛刺對直徑的影響一般為0.01~0.02mm,有時也可達到0.03~0.04mm。
解決方法
1.提高前面刃磨質量,在刃磨后面前先磨前面,將前面的精磨余量減小到最小。
2.刃磨前面時進給要輕緩。
3.刃磨之后進行適當研磨。
4.新拉刀或新刃磨的拉刀先拉削一次鑄鐵制件,可消除大部分毛刺。
孔縮現象
原因
圓拉刀消除毛刺以后,在拉削韌性材料時,有孔縮現象;拉削薄壁工件時,也有孔縮現象。孔縮量隨情況不同而有較大差異,最大可達到0.02~0.04mm。徑向拉削力使工件內孔產生彈性漲大變形,拉刀通過后,工件彈性恢復。
解決方法
1.通過試驗找出孔縮量數值,適當修改拉刀校準齒尺寸。
2.保持切削刃鋒利、增大前角、減小齒升量、提高拉削速度和采用潤滑性能好的切削液均能減少徑向切削力,有利于減小孔縮量。
3.對薄壁零件盡可能先拉孔,后加工外表面,盡量減小拉削時工件的薄壁狀況。
工件孔形畸變
圓孔呈橢圓形,正多邊形呈不等邊多邊形
原因
拉刀下垂或偏斜,工件基準面與預制孔不垂直,或在工件基準面和夾具定位面之間有異物,都造成拉刀軸線和工件基準面不垂直,使孔形畸變。
解決方法
保證拉刀的正確工作位置,保證工件基準面與預制孔的垂直度,保持工件及夾具端面的清潔、平整。
拉削工件外表面時,廓形畸變
原因
帶黑皮的毛坯夾固不牢,拉削過程中移動,夾緊力過大時又造成工件變形。
解決方法
提高工件剛度 ,采用漸成式拉刀,粗、精拉削在不同工位進行。
端面或軸截面孔形畸變
原因
薄壁工件壁厚不一致時,在端面中孔形畸變,或在軸截面中孔型畸變。
解決方法
減小齒升量和同時工作齒數,采用螺旋拉刀,在工藝上先拉孔,后加工成薄壁,利用夾具加強薄壁部分等
薄板工件內孔成錐形孔
原因
拉削時工件撓曲,彈性恢復后,進刀一側孔徑變大,出刀一側孔徑變小。
解決方法
保持拉刀鋒利,加大前角,減小刃帶寬度。
孔位置偏移
(1)預制孔和拉刀前導部間隙過大。解決途徑是嚴格控制制造精度,保證要求的配合間隙。
(2)拉刀柄部和機床卡頭配合不良,安裝不當,使拉刀傾斜。解決途徑是保證卡頭和柄部的良好配合,使用滑動支架支撐拉刀尾部。
(3)圓拉刀直徑兩邊鋒利程度不同,拉刀向徑向力較小的一側偏移。解決途徑是刃磨前刃面時要仔細操作。對彎曲的拉刀要校直后再刃磨。
(4)拉削花鍵時不拉圓孔,由于小孔和拉刀前導部間隙大而使花鍵位置偏移。最好使用內孔——花鍵復合拉刀一次拉出大、小徑。對小徑定心花鍵,應采用同心式拉刀。此外,應避免拉刀彎曲。
(5)工件材料硬度不均勻,拉刀偏向硬度較低的一側。因此,在熱處理工藝上應保證工件硬度均勻一致。
(6)拉削時,切削液僅澆注拉刀的一側,該側切削力小,拉刀會向切削力小額一側偏移。因此,要保證切削液充足地澆注到各方向上。
(7)拉刀本身精度不高,拉刀型面偏離理論中心,此時應更換新的合格拉刀。
搓齒板易磨損的常見原因1.加工工件材料的硬度太高;2.加工工件的材料延展性較差;3.機床頂尖中心偏離太多;4.材料冷軋時,單個齒受力太大;5.機床剛性差;6.花鍵的壓力角過大。
工序的組合與優化確定工序內容在明確一個工序所涵蓋的多個工步時,需細致考量這些工步是否能在同一臺機床上順利加工,以及是否需在一次裝夾中完成,以確保各部位間的位置精度。多個工步能在同一機床上協同作業,是它們得以整合為一個工序的基本前提。此外,對于零件上的一組表面,若在一次裝夾中加工,能確保這些表面間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