鉸刀使用中常見的八大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孔徑增大,誤差顯著
鉸刀外徑設計偏大、刃口存在毛刺,或切削速度過高、進給量不當、加工余量過大,均可能導致孔徑增大。此外,鉸刀主偏角過大、鉸刀彎曲、刃口粘附切屑瘤、刃磨擺差超差、切削液選擇不當,以及安裝時錐柄油污未凈、錐面受損、錐柄扁尾偏位、主軸彎曲或軸承松動損壞、鉸刀浮動不靈活、與工件同軸度差、手鉸時用力不均等因素,也可能引發孔徑增大問題。
二、孔徑縮小
鉸刀外徑設計偏小、切削速度過低、進給量過大、主偏角過小,或切削液選擇不當,均可能導致孔徑縮小。此外,刃磨時未磨掉磨損部分導致彈性恢復,以及鉸削鋼件時余量過大或鉸刀不鋒利,也可能產生彈性恢復,使孔徑縮小。內孔不圓或孔徑本身不合格,同樣會導致孔徑縮小問題。
三、鉸孔不圓
鉸刀過長導致剛性不足、振動產生,或主偏角過小、刃帶過窄、余量偏大,以及內孔表面存在缺口、交叉孔、砂眼、氣孔等問題,均可能導致鉸孔不圓。此外,主軸軸承松動、無導向套或配合間隙過大,以及薄壁工件裝夾過緊導致變形,也是鉸孔不圓的重要原因。
四、孔內表面棱面明顯
鉸孔余量過大、切削部分后角過大、刃帶過寬,或工件表面存在氣孔、砂眼,以及主軸擺差過大,均可能導致孔內表面棱面明顯。
五、內孔表面粗糙度高
切削速度過高、切削液選擇不當、主偏角過大且刃口不在同一圓周上,或余量太大、不均勻或太小導致局部未鉸到,以及刃磨擺差超差、刃口不鋒利、刃帶過寬、排屑不暢、鉸刀過度磨損、碰傷留毛刺或崩刃、積屑瘤形成,或材料不適用零度或負前角鉸刀,均可能導致內孔表面粗糙度高。
六、鉸刀使用壽命低
鉸刀材料不合適、刃磨時燒傷、切削液選擇不當且流動不暢,以及刃磨后表面粗糙度過高,均可能導致鉸刀使用壽命降低。
七、孔位置精度超差
導向套磨損、底端距工件太遠、長度短且精度差,或主軸軸承松動,均可能導致孔位置精度超差。此外,鉸刀刀齒崩刃、余量過大、工件材料硬度過高、切削刃擺差過大導致負荷不均、主偏角太小增大切削寬度、切屑未及時清除、刃磨時刀齒已磨裂,以及柄部折斷、余量分配及切削用量選擇不當、容屑空間小導致堵塞等因素,也可能引發孔位置精度超差問題。
八、孔中心線不直
鉆孔偏斜導致鉸孔前孔中心線不直,特別是小孔徑時鉸刀剛性差無法糾正。此外,主偏角過大、導向不良易偏離方向、切削部分倒錐過大、斷續孔中部間隙位移,以及手鉸時用力不均導致偏斜破壞垂直度,也是孔中心線不直的重要原因。
搓齒板易磨損的常見原因1.加工工件材料的硬度太高;2.加工工件的材料延展性較差;3.機床頂尖中心偏離太多;4.材料冷軋時,單個齒受力太大;5.機床剛性差;6.花鍵的壓力角過大。
工序的組合與優化確定工序內容在明確一個工序所涵蓋的多個工步時,需細致考量這些工步是否能在同一臺機床上順利加工,以及是否需在一次裝夾中完成,以確保各部位間的位置精度。多個工步能在同一機床上協同作業,是它們得以整合為一個工序的基本前提。此外,對于零件上的一組表面,若在一次裝夾中加工,能確保這些表面間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