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槽拉刀主要檢驗項目及測量方法技術規范
一、切削齒齒高檢測
1.1 檢測工具
零級精度千分尺(分度值0.001mm)
1.2 操作步驟
(1)以刀體底面為基準面定位
(2)逐齒測量各切削齒高度值
(3)計算相鄰齒高差值即為齒升量
技術要點:前、后齒高差應符合工藝文件規定的齒升量公差范圍
二、校準齒齒高檢測
2.1 檢測工具
杠桿千分尺(分度值0.002mm)或五等級量塊組
2.2 操作流程
(1)保持刀體底面基準定位
(2)依次測量校準齒及同尺寸切削齒
(3)數據比對分析
驗收標準:校準齒與對應切削齒高度偏差≤0.005mm
三、刀齒寬度檢測
3.1 檢測方案
方案一:杠桿卡規直接測量法
方案二:組合量塊對比測量法
(1)選用公稱寬度組合量塊(五等精度)
(2)校準儀器零位
(3)實施相對測量
允許誤差:±0.01mm(具體參照GB/T6084標準)
四、前角/后角檢測
4.1 測量方法
方法A:游標萬能角度尺直接測量
方法B:工具顯微鏡影像分析法
操作要點:
(1)測量點應位于齒部有效切削區域
(2)每齒測量3個截面取平均值
角度公差:前角±30',后角±15'
五、齒中心對稱度檢測
5.1 檢測系統配置
檢驗平板(0級)、千分表(0.001mm)、平測頭組件
5.2 測量程序
(1)側置刀體于平板工作面
(2)測頭接觸齒側刃帶記錄初值
(3)翻轉180°復測同齒對應面
(4)計算雙向差值
允收標準:對稱度誤差≤0.02mm
六、側后面平行度檢測
6.1 檢測裝置
同對稱度檢測系統
6.2 實施步驟
(1)固定刀體側面于基準平板
(2)沿齒長方向移動測頭
(3)記錄全行程最大波動值
技術要求:全長平行度≤0.03mm/300mm
七、刀體形位公差檢測
7.1 直線度檢測
(1)選用研磨平板(平面度≤0.005mm)
(2)接觸長度控制300-400mm
(3)塞尺規格0.02-0.50mm(八片組)
判定標準:底面/側面直線度≤0.05mm/m
附注:
1. 所有量具需經計量校準且在有效期內
2. 環境溫度應控制在20±1℃
3. 測量力保持2-3N恒定
4. 數據處理按GB/T3177原則執行
(本規范參照ISO/DIN相關標準制定,具體參數需結合產品圖紙要求)
搓齒板易磨損的常見原因1.加工工件材料的硬度太高;2.加工工件的材料延展性較差;3.機床頂尖中心偏離太多;4.材料冷軋時,單個齒受力太大;5.機床剛性差;6.花鍵的壓力角過大。
工序的組合與優化確定工序內容在明確一個工序所涵蓋的多個工步時,需細致考量這些工步是否能在同一臺機床上順利加工,以及是否需在一次裝夾中完成,以確保各部位間的位置精度。多個工步能在同一機床上協同作業,是它們得以整合為一個工序的基本前提。此外,對于零件上的一組表面,若在一次裝夾中加工,能確保這些表面間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