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深冷處理技術規范
一、工藝原理
深冷處理是針對淬火后殘留奧氏體組織的強化工藝。當馬氏體轉變終止點低于0℃時,通過將淬火工件置于低溫介質或制冷設備中實現深度冷卻,促使殘余奧氏體向馬氏體轉化,從而提升材料性能。
二、工藝參數控制
溫度設定
基準溫度根據鋼材化學成分確定
常規處理溫度區間為-70℃至-80℃(低碳合金滲碳鋼典型值)
具體數值需參照鋼材馬氏體轉變臨界點(Ms/Mf)及工件技術指標綜合確定,并非單純追求低溫極值
時序控制
冷處理操作須緊隨淬火工序完成,防止殘余奧氏體因長時間滯留發生穩定化反應
高精度工件如螺紋量規則需實施二次冷處理程序
三、特殊工件處理方案
復雜結構件:建議在初次回火后進行冷處理,以降低開裂風險
花鍵拉刀類:冷處理過程無需保溫階段,待工件心部溫度與冷卻介質平衡即可終止
四、后處理要求
冷處理后必須配合回火/時效處理,以消除內部應力并穩定新生馬氏體組織。處理后的工件應在空氣環境中緩慢回升至室溫后方可進行后續熱處理。
五、制冷設備選型
優選空氣渦輪制冷系統,該設備采用壓縮空氣膨脹制冷原理,具備四大核心優勢:
快速制冷能力(可達工藝溫度)
環保介質(壓縮空氣)
寬域無霜工作溫度
模塊化設計便于維護升級
搓齒板易磨損的常見原因1.加工工件材料的硬度太高;2.加工工件的材料延展性較差;3.機床頂尖中心偏離太多;4.材料冷軋時,單個齒受力太大;5.機床剛性差;6.花鍵的壓力角過大。
工序的組合與優化確定工序內容在明確一個工序所涵蓋的多個工步時,需細致考量這些工步是否能在同一臺機床上順利加工,以及是否需在一次裝夾中完成,以確保各部位間的位置精度。多個工步能在同一機床上協同作業,是它們得以整合為一個工序的基本前提。此外,對于零件上的一組表面,若在一次裝夾中加工,能確保這些表面間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