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槽拉刀主要檢驗項目和測量方法
切削齒齒高的測量。
齒高可用零級千分尺測量。測量時,以拉刀刀體底面為測量基準面,用零級千分尺逐齒測量出齒高值。前、后齒齒高之差,即為相鄰齒升量。
校準齒齒高的測量。
齒高可用杠桿千分尺或杠桿卡規、等量塊測量。測量時,以拉刀刀體底面為測量基準面,用杠桿千分尺對校準齒以及與其尺寸相同的切削齒齒高逐齒進行測量。測得的校準齒齒高以及與其尺寸相同的切削齒齒高應基本一致,不得超過規定要求。
刀齒寬度的測量。
刀齒寬度可用杠桿千分尺或杠桿卡規、等量塊測量。測量時,用杠桿千分尺對全部刀齒的寬度進行測量。也可用公稱刀齒寬度組合5等量塊,用以調整杠桿千分尺或杠桿卡規的零位,然后對全部刀齒寬度進行相對測量。
刀齒前、后角的測量。
前、后角可用游標萬能角度尺或工具顯微鏡測量。刀齒的前角和后角可用游標萬能角度尺直接測量,也可用工具顯微鏡以影像法進行測量。
刀齒中心對刀體中心面對稱度的測量。
對稱度可用檢驗平板、指示表、平測頭、指示表座測量。測量時,將拉刀側面放在檢驗平板上,用指示表的平測頭與齒側刃帶接觸,讀第一讀數。然后,將拉刀翻轉180°,用上述方法測量同一齒的另一面,讀第二讀數。兩次讀數之差,即為刀齒中心對刀體中心面的對稱度誤差。
刀齒側后面對刀體同一側面的平行度的測量。
平行度可用檢驗平板、指示表、平測頭、指示表座測量。測量時,將拉刀側面放在檢驗平板上,用帶有平測頭的指示表與刀齒側后面接觸,在全齒范圍內進行測量。其指示表示值得最大變動量,即為刀齒側后面對刀體同一側面的平行度誤差。
刀體底面及刀體側面直線度的測量。
直線度可用檢驗平板和塞尺測量。測量時,將拉刀被測面放在檢驗平板上,使拉刀與檢驗平板的接觸長度大于300mm,小于400mm,然后,用塞尺試塞透光縫隙,一測量直線度誤差。
工序的組合與優化確定工序內容在明確一個工序所涵蓋的多個工步時,需細致考量這些工步是否能在同一臺機床上順利加工,以及是否需在一次裝夾中完成,以確保各部位間的位置精度。多個工步能在同一機床上協同作業,是它們得以整合為一個工序的基本前提。此外,對于零件上的一組表面,若在一次裝夾中加工,能確保這些表面間的位
磨削加工的特點一、磨具的運轉速度高。普通磨削可達30~50m/s,高速磨削可達45~60m/s甚至更高。二、磨具是非均質結構。磨具是由磨料、結合劑以及氣孔組成的復合結構,其結構強度大大低于單一均勻材質組成的刀具。三、磨削的高熱現象。磨具的高速運動、磨削加工的多刃性和微量切削,都會產生大量的磨削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