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件定位要求
試件應精確安裝在X軸行程中點位置,允許偏差不超過±0.01mm。Y軸和Z軸的定位需考慮刀具懸伸長度,建議懸伸比控制在3:1至5:1之間。特殊定位要求需在技術協議中明確標注具體坐標參數。
裝夾技術規范
夾具安裝面平面度誤差應控制在0.005mm/300mm以內。優先選用M6標準內六角沉頭螺釘進行固定,沉頭角度保持90°±5'。試件總高度公差需嚴格控制在±0.02mm范圍內。
測試參數標準
鑄鐵試件(HT250):
切削速度:50±5m/min
每齒進給量:0.08±0.02mm
徑向切削深度:0.20±0.02mm
鋁合金試件(6061-T6):
切削速度:300±30m/min
每齒進給量:0.06±0.01mm
徑向切削深度:0.20±0.02mm
機械系統檢測
使用激光干涉儀檢測絲杠反向間隙
采用百分表測量軸向竄動量(標準值≤0.005mm)
通過涂色法檢查導軌接觸面積(要求≥80%)
伺服系統診斷
重點檢查項目包括:
編碼器信號完整性
反饋電纜阻抗(標準值≤5Ω/100m)
伺服增益參數設置(推薦范圍15-25)
精度補償措施
實施螺距誤差補償(最小補償單位0.001mm)
設置象限突起補償(控制圓度誤差≤0.005mm)
配置溫度補償系統(補償系數0.002mm/m/℃)
位置超差報警處理
檢查步驟:
驗證伺服電機轉速匹配性(允許誤差≤5%)
清潔光柵尺(建議每15天用酒精擦拭)
解決方案:
更換異常信號電纜(阻抗波動>10%時)
調整速度環積分時間至50-80ms
圓度超差解決方案
機械調整:
重新校準絲杠預緊力(扭矩公差±5%)
檢查聯軸器緩沖墊(標準壓縮量≥0.3mm)
參數優化:
逐步降低位置環增益(每次調整≤5%)
增加反向間隙補償(增量0.001mm)
精度劣化預防措施
日常維護:
定期補充導軌潤滑油脂(周期≤3個月)
調整軸承游隙(軸向跳動≤0.003mm)
電氣檢測:
監控驅動器電流穩定性(波動≤2%)
確保電源電壓穩定(波動≤±5%)
日常保養項目
檢查各軸導軌潤滑狀況
驗證刀庫機械手定位精度
定期校準項目
月度檢測:
主軸徑向跳動(標準≤0.003mm)
工作臺平面度(標準≤0.01mm/m2)
年度大修:
絲杠副預緊力檢測
全行程定位精度復測
工序的組合與優化確定工序內容在明確一個工序所涵蓋的多個工步時,需細致考量這些工步是否能在同一臺機床上順利加工,以及是否需在一次裝夾中完成,以確保各部位間的位置精度。多個工步能在同一機床上協同作業,是它們得以整合為一個工序的基本前提。此外,對于零件上的一組表面,若在一次裝夾中加工,能確保這些表面間的位
磨削加工的特點一、磨具的運轉速度高。普通磨削可達30~50m/s,高速磨削可達45~60m/s甚至更高。二、磨具是非均質結構。磨具是由磨料、結合劑以及氣孔組成的復合結構,其結構強度大大低于單一均勻材質組成的刀具。三、磨削的高熱現象。磨具的高速運動、磨削加工的多刃性和微量切削,都會產生大量的磨削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