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數是衡量齒輪齒大小的基本參數,定義為分度圓齒距與圓周率(π)的比值,單位為毫米(mm)。除模數外,齒輪尺寸還可用周節(CP)和徑節(DP)表示。
分度圓是齒輪設計的基準圓,其直徑由模數(M)和齒數(Z)決定,計算公式為:
分度圓直徑=模數×齒數分度圓直徑=模數×齒數
過去稱為“基準節徑”,現按ISO標準統一稱為分度圓直徑。
壓力角指齒輪齒形與分度圓交點處的徑向線與齒形切線的夾角,通常指分度圓壓力角。常見壓力角為20°,但也有14.5°、15°、17.5°、22.5°等規格。
蝸桿的螺旋齒數稱為“頭數”,相當于齒輪的齒數。頭數越多,導程角越大,傳動效率越高。
將齒輪軸垂直放置,若輪齒向右上方傾斜為右旋(R),向左上方傾斜為左旋(L)。
周節(CP):分度圓上相鄰兩齒對應點的弧長,單位mm。
模數(M):由周節計算得出,公式為:
= frac{CP}{pi} ]
兩者均用于表示齒輪齒的大小。
齒輪嚙合時,齒面間的微小間隙,確保傳動平穩,避免卡死。
彎曲強度:輪齒抵抗彎曲斷裂的能力,主要影響齒根強度。
齒面強度:輪齒抵抗表面磨損和點蝕的能力,影響齒輪壽命。
一般需同時考慮彎曲強度和齒面強度,但對于低速、手動或低負載齒輪,可優先以彎曲強度為基準。
兩齒輪軸線間的距離,影響齒隙大小——中心距越大,齒隙越大。
通常取接近基準值的微小公差(±0附近)。
相交軸(如傘齒輪)或交錯軸(如蝸輪蝸桿)間的夾角,通常為90°,影響嚙合接觸和齒隙。
傘齒輪的錐頂至安裝基準面的軸向距離,直接影響齒隙和接觸區。
推薦采用js7~js9級公差,以確保合理的齒隙和接觸。
螺旋角為0°的弧齒傘齒輪,兼具直齒傘齒輪的受力特性和弧齒齒輪的高強度、低噪音優勢,且可磨削加工以提高精度。
將徑節換算為模數:
M=25.4DPM=DP25.4
例如,DP8-15Z齒輪的分度圓直徑:
M=25.48≈3.175?mmM=825.4≈3.175mm分度圓直徑=3.175×15≈47.625?mm分度圓直徑=3.175×15≈47.625mm
沿齒寬方向微調齒形,使中部略凸,避免齒端局部接觸,提高載荷分布均勻性。
對齒頂或齒根進行微量修整,防止嚙合干涉,確保傳動平穩。
加工時對齒頂邊緣倒角,可防止毛刺、減少搬運損傷,并提高裝配安全性。
工序的組合與優化確定工序內容在明確一個工序所涵蓋的多個工步時,需細致考量這些工步是否能在同一臺機床上順利加工,以及是否需在一次裝夾中完成,以確保各部位間的位置精度。多個工步能在同一機床上協同作業,是它們得以整合為一個工序的基本前提。此外,對于零件上的一組表面,若在一次裝夾中加工,能確保這些表面間的位
磨削加工的特點一、磨具的運轉速度高。普通磨削可達30~50m/s,高速磨削可達45~60m/s甚至更高。二、磨具是非均質結構。磨具是由磨料、結合劑以及氣孔組成的復合結構,其結構強度大大低于單一均勻材質組成的刀具。三、磨削的高熱現象。磨具的高速運動、磨削加工的多刃性和微量切削,都會產生大量的磨削熱,不